案例简述:可口可乐2004雅典奥运会市场推广
2004年,作为奥运会的主要官方合作伙伴,可口可乐公司针对16—24岁的目标人群,沿用品牌主题“要爽由自己”为奥运营销的主题,展开了多层次的整合行销,包括奥运火炬接力纪念罐、“看奥运、赢大奖”等促销活动;以三位奥运夺金选手为主角的整套售点广告及陈列,以刘翔和滕海滨竞技的“要爽由自己”影视片等广告活动。与2003 年同期相比,销量增长率达到两位数。
疑点一:可口可乐的白日梦
做梦本身并没有错,但作为国际品牌,在白天做梦就很不应该了。
“我们在上海、武汉等五个城市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,确立了目标消费群。他们是16到24岁的新生代,定义为潮流的创造者,要做自己。”杰出营销奖颁奖典礼上,陈述人这样定义可口可乐的目标人群。
请注意“新生代”这个词语,它与百事可乐的“新一代”有何分别?而且这是通过市场调研后得出的结论!——火星人都知道,可乐市场就它们两家,谁要想提高市场份额,就是要侵占对手的领地,有必要做市场调研吗?不知道花了大把银子的可口可乐,买到这个所谓的“目标人群”会不会很“爽”。
百事可乐已经成为“新一代”的代名词,可口可乐就是“新一代”的爸爸喝的。
奥运会也并非16到24岁新生代的专利,可口可乐如何利用奥运会来笼络“新生代”?
难怪,颁奖典礼上陈述人只是不断地炫耀“奥运期间可口可乐销售量比03年同期增长19%”,始终没有提到所谓的“新生代”所作的市场贡献。
“白日梦”终究是梦,无论如何也不能变成现实。
疑点二:可口可乐开始“扮嫩”
即使涂上一公斤进口脂粉,六十岁的老太太也不会变回十六岁。
“要爽由自己”,第一次听到这个广告语时,我以为是百事可乐的——
像可口可乐这样成熟、自信的“人”,怎么可能说出此等“幼稚”的话呢?
从1886年的“请喝可口可乐”到1996年的“这是可口可乐”,你能从中找到这么一条“新生代”风格的广告语吗?我在怀疑,是不是可口可乐开始“基因突变”了?
一百多年的品牌积淀,难道要弃而远之?作为可口可乐的忠实消费者,喝着可口可乐的时候,我一点“爽”的感觉都没有,只有“酸”的郁闷……
反过来,再看看百事可乐的广告语——“渴望无限”、“突破渴望”。对比一下,你发现了什么?“要爽由自己”走的分明是张扬个性、年轻奔放的“百事路线”!
“可口大哥”为什么要反过来模仿“百事小弟”呢?难道是因为“老掉牙”了,一定要胡乱擦点脂粉“扮嫩”?“可口大哥”的国际品牌的形象何在、颜面何存?
可口可乐就是“成熟、自信”,如果“扮嫩”,那就成了“超级女声”——
难道可口可乐也想来点“酸酸乳”,玩玩“超级女声”?
疑点三:可口可乐向左,S.H.E向右
如果把可口可乐当作一个人,一定是成熟自信的男人,S.H.E只能做他的小情人。
在S.H.E的《魔兽篇》中,看到S.H.E三位美少女不畏险恶,大胆反抗的故事演绎,你能够联想“Always Coca-Cola”吗?看到三位美女的“清纯可爱”,你能够联想到“成熟自信”吗?我觉得,如果把广告中LOGO换成百事可乐,堪称经典!
对于可口可乐来说,S.H.E有什么好的?为什么一定要将其“纳为小妾”?
不论找S.H.E的初衷是什么,总之,有一点不可忘记:作为一个“国际明星”,不要把自己的“小情人”之类公诸于世!——“面子”有时候还是很重要的!
无可奈何花落去——可口可乐向左,S.H.E向右。
(注:本案例获得2005年杰出营销奖铜奖。)
电子邮件:LLY511@126.com